语言政策与规划研究

特稿

  • 中国跨国语言及其语言状况差异

    黄行;

    中国与周边国家分布着许多共同的民族和语言,因此中国的民族和语言疆界不等于人为设定的国家行政区划疆界。地处东亚的中国其民族、语言、文化的多元性和多样性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辐射到南亚、东南亚、中亚、东北亚地区。由于历史的原因,北方阿尔泰语系语言在境外国家比较强势,南方汉藏语系语言的主体主要在中国。本文试图用详尽的资料数据说明,不同国家由于采用不同的语言地位规划(如国家语言/地方语言/少数民族语言、官方语言/非官方语言等)和不同的语言本体规划(如规范的标准语和多样性的方言、书面语采用不同的文字体制等),都可能会影响不同跨国语言的身份识别和数量统计。由于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拥有多种语言或一种语言分布在多个国家,因此语言跨国分布是一种普遍的现象。以往的研究比较强调跨国语言共同历史和相同结构的等同性,相对忽略它们国别之间显著的差异性,然而由于不同国家实行不同的社会制度和语言政策,致使不同的语言处于不同生态,并且明显地影响到同一跨国语言之间的沟通、互动和认同,致使不同国别的同一语言渐行渐远,有分化为不同语言的趋势。

    2024年01期 1-12+2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3K]

语言文明研究专栏

  • 语言与知识:关于语言文明的思考

    李宇明;张振达;

    人类通过语言来创造、记录、贮存、整理、表现、传播、传承知识,语言在人类“知识链”的各个环节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人类通过语言构筑知识世界的过程和成果,形成语言文明;换言之,语言文明是指储存在语言文字中的人类文明,甚至也包括人类通过语言文字所创造的人类文明。语言文明是人类文明的基础,助推人类文明和文明共同体的形成与发展。当然,世界的多样性和发展变化也影响人类的言说方式,塑造新的语言文明。

    2024年01期 13-23+200-2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9K]
  • 语言规划的文明取向

    方小兵;

    语言规划取向是指语言规划进程中所持的基本立场、态度或倾向。西方语言规划从最初的问题取向,演变为后来的认同取向、权利取向、资源取向、生态取向,以及最新的人文取向。这些取向各有其理论优势和局限。本文在对比文明和文化两个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文明取向语言规划的核心理念,即语言规划是人类维系文明和追求进步的工具,认为该取向的价值主要体现在“整体性和涵盖性”“长期性和历史性”“现代性和创新性”三个方面。文章建议将语言文明作为核心概念纳入中国语言战略理论框架,以助力中国语言规划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

    2024年01期 24-34+2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0K]

外语教育政策研究专栏

  • 语言政策视角下人工智能与外语教育融合研究

    李莉文;

    外语教育数字化转型是科技日新月异背景下的时代之需。数字化变革推动了人工智能技术与外语教育在育人模式、自主知识体系创新、拔尖人才培养三方面的融合。尽管数字化浪潮在教师、教法、教材层面为外语学科带来了某些现实挑战,但在人工智能技术加持下,外语教育教学要素改革也为外语学科可持续发展创造了良机。为此,外语学科亟须优化专业布局、提升教师数字素养、创新教学情境设计,服务新质生产力,实现高质量涉外人才培养目标。

    2024年01期 35-46+2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4K]
  • 以国际传播为导向的外语教育政策与实践研究

    张翼;徐一楠;

    高素质国际传播人才的培养是外语专业在新时代的使命担当。在新文科建设的背景下,外语专业需要坚持守正创新,继承人才培养的优良传统,同时以国际传播为导向优化调整课程设置,融合新闻传播专业的基础课程,建设具有外语专业特色的国际传播课程,强化学生实习实践,通过学科与专业的交叉创新培养更多能够讲好中国故事的国际传播人才。

    2024年01期 47-55+2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5K]
  • 国家非通用语种建设的实践路径:以北京外国语大学非通用语种建设规划为例

    汤哲远;潘亮;

    非通用语种建设是国家语言(外语)战略的组成部分,对服务“一带一路”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支撑作用。本文系统梳理北京外国语大学在不同历史时期落实国家外语战略的路径,进而提出新时代加强非通用语种建设、服务国家语言能力建设、推动全球文明交流互鉴、助力大国外交的具体实践方案,力争为国家培养更多有家国情怀、有全球视野、有专业本领的复合型外语人才。

    2024年01期 56-66+2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2K]

数智时代的语言规划与资源研究专栏

  • 大数据时代的语言文字资源规划

    冯志伟;张灯柯;

    语言规划就是政府或社会团体为了解决在语言交际中出现的问题有计划有组织地对语言文字进行的各种工作和活动的统称,它是语言政策的具体体现。在大数据和大语言模型时代,有必要进行语言文字的资源规划。本文讨论大数据时代的语言资源规划,分别讨论了语言数据在统计机器翻译、神经机器翻译、大语言模型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大数据时代语言文字资源规划的建议。

    2024年01期 67-85+202-2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6K]
  • 语言模型的范式演进与计算语言学的未来

    李佐文;龙飞;

    ChatGPT的出现使语言模型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和热点。大语言模型是语言模型发展演进的结果,可以较好地完成多年来计算语言学为之努力的核心任务——自然语言的理解和生成。它的生成能力和对未知问题的泛化能力将使计算语言学的研究范式和内容发生颠覆性变化。本文首先追溯了语言模型范式演进的历程及其在自然语言处理中的促动作用,然后重点介绍大语言模型范式的特征以及给计算语言学带来的冲击和影响。

    2024年01期 86-96+2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1K]
  • 国际中文智慧教育政策要求、发展优势、面临挑战与应对策略

    姜国权;刘雪鸥;

    在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国际中文教育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要求,深入推进智慧教育。国际中文智慧教育建设有益于推进国际中文教育“三大体系”构建;有益于实现标准化、个性化中文教学,提高师生获得感;有助于拓展中国语言文化国际传播渠道,促进中外人文交流。通过强化标准、提升素养、保障质量、多元协同、创新技术、重视人本、示范引领、市场推广、国际合作等策略,能够有效化解现阶段智慧教育资源平台互通性不足,教师与学习者数字能力薄弱,教育产品技术性与竞争力不足等问题,实现国际中文教育提质增效、降本增效。

    2024年01期 97-108+203-2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4K]

语言政策理论与实践研究

  • 语言教育政策规划视角下的香港地区国家意识培养

    文旭;周铣;

    在全球化和国际化的大趋势下,我国提出了培养全球视野与国家意识兼备的多语人才的新要求、新任务。本文结合香港地区近二十年的语言发展状况,分析香港地区语言教育政策在国家意识培养层面上存在的设计不合理、落实不到位、研究不全面的问题。本文建议重视国家历史文化国情教育融入语言教学、多手段提高普通话水平、促进地区间教育合作、推动科学探索及研究成果应用,以支持香港地区更深更紧地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研究结果对其他多语地区语言政策规划有一定借鉴意义。

    2024年01期 109-121+2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1K]
  • 中国关键方言探讨及其使用状况调查:以客家话为例

    张治国;胡舒琪;

    本文提出了关键语言体系,并就该体系中的关键方言进行了基本概念的理论阐述。依此,我们能推定客家话为我国的关键方言。然后,本文根据斯波斯基的语言域理论以广东梅州客家话为例调查分析了我国关键方言的使用现状。结果表明,客家话的使用主要在常见语言域,其使用分量从多到少依次是家庭域、公共域、工作域和学校域,而且,客家话的使用还出现了代际式微的现象。最后,文章指出,在世界众多小语言和方言式微的大环境下进行关键方言的学术研究和规划是必要的;我国关键方言的维持和使用要靠常见语言域;我们要加强关键方言的声望建设,以便人们可以形成更加正面的方言意识形态。

    2024年01期 122-135+204-2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4K]
  • 系统管理理论视阈下重大国际体育赛事中的语言服务合作模式研究:以北京冬奥会为例

    任文;赵田园;陈靖怡;

    语言服务历来是重大国际体育赛事中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促进多种业务领域无障碍交流、协同工作,确保赛事作为跨国和跨业务领域体系的整体性和自我生产能力。北京冬奥会语言服务团队在本次冬奥周期高质量完成了所有语言服务工作,其间积累的合作经验已成为宝贵的奥运遗产,但缺乏系统凝练和整体表达。鉴于此,本研究依托系统管理理论,运用文献研究法、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对北京冬奥会语言服务处的相关报道、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代表开展深度调研,总结其合作运行机制与路径,并就尚存问题提出完善建议,进而构建出重大国际体育赛事语言服务“四体五维三阶”合作模式,旨在为未来类似活动制定语言服务政策与规划提供参考,确保语言服务工作与合作高质量推进。

    2024年01期 136-151+2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5K]
  • 语言政策的话语特征及其分析维度

    赵芃;

    语言政策与规划研究借鉴批评话语研究的理论原则,发展出“语言政策的话语研究”路径。本文沿着这一发展趋势,在讨论这一研究路径产生的学术背景基础上,阐述语言政策的实践性、历史性和元话语性三个话语特征,并依据批评话语研究的理论原则提出探究语言政策话语特征的三个分析维度,即文本特点分析维度、话语互动分析维度、社会变革分析维度,以此思考从批评话语研究角度认识语言政策话语特征的可行性。

    2024年01期 152-163+2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3K]
  • 语言景观与村落社会主体的身份建构:苏州虬泽村的个案

    殷志平;

    在苏南地区,随着农村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乡村人口出现了“出”和“进”的双向流动;伴随着人口流动过程,乡村社会主体身份和社会关系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了解这种变化是有效推进乡村社会治理的新课题。社会主体身份和社会关系变化既反映在乡村社会的语言景观变化中,也由乡村社会的语言景观所构建。本文以超级村庄虬泽村为个案考察语言景观对村落社会主体的身份建构。在提出建构身份的语言景观资源系统的基础上,运用语言景观民族志方法对虬泽村七大类语言景观进行共时与历时相结合的描写,从中看到虬泽村社会不同群体身份具有多重性、变化性、流动性的特征,不同群体在互动中产生了复杂的社会关系,表明当代中国乡村社会关系变迁及其机制的复杂性。

    2024年01期 164-179+2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8K]
  • 地理符号学视角下的阅读空间:对重庆精典书店的语言景观分析

    雷涵彧;

    语言景观研究是社会语言学中的热门领域,主要关注公共空间下的语言呈现情况。本文基于地理符号学理论,采用民族志的研究方法,结合线上线下收集到的多模态语料,对重庆精典书店的语言景观展开调研,着重分析了店内标牌所呈现出的特征,以及书店的使用者和标牌之间的互动情况,探讨语言对于空间的构建,以及语言如何影响空间中的参与者。研究发现,标牌将书店构建成了局部的多语言空间、全能的多模态空间和丰富的多感官空间,在和书店使用者的互动中能够影响其身份认同,从而拓展了语言景观研究的观察对象,也增加了书店作为城市公共阅读空间的研究视角。

    2024年01期 180-199+2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1K]

  •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家语言能力发展研究中心介绍

    <正>北京外国语大学国家语言能力发展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成立于2014年7月,系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科研机构,由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与北京外国语大学共建共管。中心是中国语言学会语言政策与规划研究会主要组织成员,国家级学术智库之一,以“服务国家、服务社会、服务学科”为理念,聚焦于“国家语言能力”“世界语言生活、资源研究和数据库建设”“语言文字国际标准”等研究方向。

    2024年01期 207-2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3K]
  • 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介绍

    <正>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所依托的北京外国语大学(以下简称“北外”),是我国开办历史最长、开设语种最多的外语院校,设有我国第一批外国语言文学博士点和第一个外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师资力量雄厚,学术成果丰富。2000年3月,北外以外国语言研究所为基础,吸收英语系等院系的科研力量,组建了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同年9月,中心被教育部正式批准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2024年01期 209-2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3K]
  • 《语言政策与规划研究》征稿启事

    <正>《语言政策与规划研究》是国内第一种以语言政策与语言规划学科名称命名的专业出版物,由北京外国语大学主办,国家语委科研机构国家语言能力发展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承办,现为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2023—2024)收录集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AMI入库集刊以及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转载来源集刊。

    2024年01期 2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6K]
  • 下载本期数据